信號配置策略表格4.0( 非槓桿)
關於定期定額投資指數問題: 最近很多人討論定期定額指數,有時候會看到一些朋友討論如何安穩地進行指數投資。踏入了2025年,我希望能夠分享一份我一直使用的月供表格,希望能幫助你更有決心持續進行月供。 可選簡/繁/英,TQQQ/UPRO/QLD/SSO/QQQ/VOO DCA(平均成本法)用於定投指數方面確實很好,因為你不需要擔心每月投入的資金多少,只需要無腦定期投入即可。不過,當中有一些問題你可能需要考慮一下。首先,DCA在投資初期前幾年的效果很好,但到了投資的後期,遇到股災或回調時時可能會非常痛苦。這裡所說的後期,是指五到十年或更久之後的時期。 雖然是無腦定投,但你投入的時機其實也是一種擇時(time the market) ,例如你投資10年,1991-2000 / 2000-2009 / 2012-2021 同樣十年,建倉於三個時期成績已經差天共地。 上班族每月"揼石仔"辛苦儲錢月供,更甚者有些人為了加快資產累積過程,不惜兼職每天辛苦工作10多小時增加收入去投資,這某程度代表著你心底裡更緊張這筆辛苦賺來的錢,而且隨時你都可能要急於用錢,結婚,生子,租樓住,失業,或醫療開支,家中急事等等突然需要用錢,加上你的資產越滾越大,看著這筆多年辛苦賺來而累積的錢心理上就越不想失去,就會更容易產生厭惡損失,這樣股市一波動或回調就更難長久供落去 例如多年之後,你帳面的獲利累積會變得很大,對股價漲跌會變得更加敏感。當股價突然下跌時,心理壓力會很大,因為本金比以前多了很多,你定期定額幾年,趺2-30%甚至一半,你都不足為懼,但當你累積數以百萬時,只要10-15%已經令你擔驚受怕 加上供款比例不變就相當於變相縮水鈍化,這時供款佔比太小已經無法有效攤薄成本。再加上投資心理學的 損失規避(Loss Avoidance) 影響,以及三大指數多年來不斷創新高,適當考慮風險管理可以讓你走得更遠,不會做出情緒化的交易。 假如你要投資指數更長,去到20-30年,將你現有的資金視為儲蓄退休金那樣態度去長期投入。樂觀地看這樣長的時間不僅會帶來複利增長的好處, 但另一方面也代表你在這段時間內一定會遇到不好的時期 ,特別是臨近投資末期的幾年壓力最大。試想人生幾十年,不如意事十之八九,何況股市變化?? 到那時,你的年紀已經老了,可能已經成家立室...